- A 安顺 安康 阿拉尔 阿里 阿拉善盟 安阳 鞍山 安庆
- B 北京 巴中 保山 百色 北海 白银 包头 博尔塔拉 宝鸡 保定 白城 白山 亳州 滨州 蚌埠
- C 重庆 常德 郴州 长沙 潮州 成都 崇左 赤峰 长治 沧州 承德 长春 朝阳 池州 巢湖 滁州 常州
- D 达州 东莞 德阳 儋州 定西 大同 大兴安岭 大庆 丹东 大连 德州 东营
- E 鄂州 鄂尔多斯
- F 佛山 防城港 抚州 福州 阜阳
- G 高雄 广安 贵阳 广元 贵港 桂林 固原 甘孜 甘南 果洛 赣州 广州
- H 衡阳 怀化 黄冈 黄石 海口 河源 惠州 河池 贺州 呼和浩特 海西 黄南 海北 海东 汉中 呼伦贝尔 黑河 鹤壁 衡水 邯郸 葫芦岛 鹤岗 哈尔滨 杭州 湖州 淮安 菏泽 黄山 淮北 淮南 合肥
- J 基隆 荆门 荆州 揭阳 江门 嘉峪关 金昌 景德镇 酒泉 晋中 晋城 佳木斯 济南 济源 焦作 锦州 鸡西 吉林 吉安 九江 嘉兴 金华 济宁
- K 垦丁 昆明 喀什 克拉玛依 开封
- L 乐山 娄底 六盘水 泸州 丽江 临沧 来宾 柳州 兰州 陵水 临夏 林芝 拉萨 吕梁 临汾 洛阳 漯河 廊坊 辽源 辽阳 六安 龙岩 丽水 连云港 聊城 临沂 莱芜
- M 眉山 茂名 梅州 绵阳 牡丹江 马鞍山
- N 南充 内江 南宁 那曲 南阳 宁波 南昌 宁德 南平 南京 南通
- P 攀枝花 平凉 濮阳 平顶山 屏东县 盘锦 萍乡 莆田
- Q 潜江 清远 曲靖 钦州 琼中 琼海 庆阳 七台河 青岛 秦皇岛 齐齐哈尔 泉州 衢州
- R 日喀则 日照
- S 上海 邵阳 神农架 随州 十堰 汕尾 三亚 遂宁 韶关 石嘴山 商洛 石河子 山南 朔州 绥化 商丘 三门峡 沈阳 石家庄 双鸭山 松原 四平 汕头 上饶 绍兴 深圳 三明 宿州 宿迁 苏州
- T 台南 台中 天津 台北 天门 铜川 天水 图木舒克 通辽 太原 唐山 通化 铁岭 台州 泰安 铜陵 泰州
- W 武汉 吴忠 梧州 文昌 武威 五家渠 乌海 渭南 乌鲁木齐 乌兰察布盟 温州 威海 潍坊 芜湖 无锡
- X 湘潭 西安 咸宁 孝感 襄樊 湘西 西双版纳 西宁 咸阳 兴安盟 忻州 信阳 许昌 新乡 邢台 新竹 新余 宣城 厦门 徐州
- Y 岳阳 益阳 雅安 永州 宜昌 云浮 阳江 玉溪 银川 玉林 玉树 榆林 延安 伊犁哈萨克 运城 阳泉 伊春 营口 延边 宜春 鹰潭 烟台 盐城 扬州
- Z 张家界 株洲 资阳 肇庆 湛江 中山 自贡 昭通 张掖 淄博 郑州 驻马店 周口 张家口 珠海 漳州 舟山 镇江 枣庄
这是一种形式而以。
订婚是几十年前就流行的习俗,随着未婚同居和“闪婚”等的日益增多,订婚反而不被人看重了,想想也是,在新一代年轻人的眼中,结婚尚且是一件远在天边的事情,又何必要订婚呢?不过,近来也有不少年轻人选择了结婚前先订婚,形式无非是非常简单的喝茶、吃饭,交换订婚戒指、双方家长见面等必要环节,但意义却不同了,订婚后的关系比男女朋友更近了一层,感情上自然也更加亲密,对于有恐婚心理的朋友,倒是个不错的过渡……
花费人力物力财力办一场婚礼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,如今,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热衷在婚礼之前先办一场订婚仪式,在爱情的旅程中留下更多的甜蜜回忆。其实,订婚的形式在几十年前曾经流行,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沉寂,现在不过是传统复兴而已。你觉得订婚仪式有必要吗?你会安排一个怎样的个性订婚仪式呢?
订婚
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,略有头绪后,即须“合肖”。旧时以为生肖不合则不能相配,如龙与虎、蛇与鼠均会发生争斗,鸡与犬、羊与鼠均索不相和,虎羊相配会“羊落虎口”,羊鼠相配会“羊鼠俱休”等等,因而忌通婚。男女年龄相距及属相亦有忌讳。男女年龄相差六岁称“大六冲”,相差三岁称“小六冲”。“小六冲”尚可,“大六冲”则忌婚配。绍兴有谚云:“男子属羊闹堂堂,女子属羊守空房”,以为男子属革命佳。女子属羊运舛,以致男子多不娶属羊女子为妻,属羊女子或嫁命“硬”男子,或屈为“填房”。此俗表明旧式婚姻不仅须门当户对,恪守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,且须获得迷信认可。
昔日,绍俗同族不许通婚,同性亦不能联姻。金、刘两姓虽不同姓,但据称金姓来自刘姓,故金、刘两姓亦不得通婚。新昌袁、吕两姓为世仇,通婚视为有违祖训。
男女双方如合肖,且均愿意结亲,即须互相送帖。订婚吉日由女方拣送,婚日则由男方择定,女方拣定吉日后,男家出“求帖”,连同“拜贴”送至女家;女家则出“允帖”,连同“拜帖”于当日带交男家。拜帖书有“全福”或“正肃”字样,落款为“忝姻年家眷愚弟××庄敬顿首诚拜”。求帖余书“全福”或“正肃”字样外,另附“敬求台允”四字大红签条一纸。允帖与求帖相同,但签条上改写“敬遵台命”。
男家送帖时,须随送荔枝、桂圆、核桃、红枣、莲子、松子、百子糕、榛子、桐子、青豆等“十全果”。女家循例收受大部礼物。女家出“允帖”后择日,男家“发盘”(即送彩礼),过礼订婚姻。
男家发盘有“头盘”、“二盘”、“三盘”之分。头盘彩礼,为姑娘身价钱,含有偿付女家养育费之意。一般按女子年龄计价:清道光前,“越风,贫女许字,婿家聘以钱,按女齿每岁贰仟文”计;清同治后,“女稀,钱增数倍”;民国8年(1919)前后,绍兴“女子每岁须洋钱六元,至少四元”;1949年,“订婚付的聘金,在乡下有以一石米或石半米合女人一岁”。范寅《越谚》“发盘”条云:“结婚姻行聘盛,备钱银、绸缎、喜花、红贴、钗镯、粘果、结果、响果、鸡鹅、鱼肉、船亭、果亭、茶架、花雕酒、拜柬而往”。女家收下彩礼,回赠龙糕、凤饼、袍褂料子、文房四宝、锡酒壶等物。礼品中,男家必备花雕酒,女家必备茶叶,故有“男酒女茶”之说。此礼仪,即“三茶六礼”。新昌、嵊县等山区农家贫女订婚,男方一般准备一篮外货、两#壶老酒及少量聘金,由媒人送至女家即可。
男家发送头盘彩礼后,即向女家“请庚”,请问女方生日时辰,再将男女双方生辰送至择日店,请星相家排“八字”,拣定“安床”及“合卺”吉日。请庚时,男家备两份红全贴及一对提盒送至女家。红全贴亦称拜贴或求贴,只是求贴书有“敬求淑造”字样。提盒内盛湘莲、白糖等“茶料”。女家循例璧还茶料,将拜贴与允贴送至男家。
此后,男家发送二盘彩礼至女家,用于置办嫁妆。礼仪与发送头盘时大致相同。所送帖为红绿帖,分别书安床与合卺日辰,格式通常为“谨詹×月×日×时安床(或合卺)大吉”。同时,男家须送成双“缎头”(绸布料子)、“衣折”(成衣)等彩礼。
少数男家头盘、二盘同时发送,俗称“随盘进”。
结婚前夕,男家须送三盘彩礼,用于女家置办喜酒。女家如高堂健在,男家须致送孝敬钱及礼品。花矫临门迎娶时,男家还须送“开门钱”、“上轿钱”等。贫素之家有以下几种节省聘金办法:
以劳动力代聘金。经媒人从中周旋说妥,并立下条规:男方须至女家无偿劳动若干年,期满男家不必筹办彩礼,只须张罗—笔结婚时所需费用即可完婚。
调亲,即换婚。双方各将女儿许配对方为媳,藉此省却彩礼及节约婚礼费用。
老亲结亲。 旧时,此俗普通流行,多为姑表、姨表、舅表亲联姻。除为增强戚谊,亦可少花彩礼,但近亲结婚,常祸延后代。
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,收革婚姻制度。男女青年虽多自由恋爱,自主结婚,但大都仍赖介绍撮合。80年代,共青团、工会、妇联、街道办事处、居委会等团体机构组织婚姻介绍所,为男女青年乐当“红娘”。恋爱成熟,即至当地政府登记,领取结婚证书。旧时婚姻陋习基本不存,但婚时大办酒席之风甚炽,靡费之习未止。